河豚的名稱
(一)中國古代記載
河豚,在人類發(fā)展中其歷史源遠(yuǎn)流長,最遠(yuǎn)可追溯到古埃及,及中國漢代《山海經(jīng)·北山經(jīng)》曾有這樣的記載:
“又北三百二十里,曰敦薨之山,其上多棕枬,其下多茈草。敦薨之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泑澤。出于昆侖之東北隅,實(shí)惟河原。其中多赤鮭 ,其獸多兕,旄牛,其鳥多柝鳩。
又北二百里,曰少咸之山,無草木,多青碧。有獸焉,其狀如牛,而赤身、人面、馬足,名曰窺窳,其音如嬰兒,是食人。敦水出焉,東流注于雁門之水,其中多魳魳之魚。食之殺人。”
文中的“赤蛙”和“魳魳之魚”指的就是河豚。這也是中國最早的 對河豚的記載。
中國古代對河豚的稱呼多種多樣,除了上述的赤蛙、魳魳之魚以外,還可見到鯸鮧、鯸鮐、規(guī)魚、鯸魚、鰗魚、肺魚、 吹吐魚、氣包魚等,常用的是河豚。
《山海經(jīng)》
(二)河豚的日語稱呼
河豚在日語中最初被稱為“布久(ふく)”,在日本最早的本草書《本草和名》(深根輔仁撰/918年)及最早的漢和辭書《倭名類聚抄》中都有記載。“布久”一名來自于“ふくるる”一詞,含有浮到水面上來的意思。因“ふく”在日語中與“福”字同音,河豚也被看成是福神。后“ふく”這一叫法經(jīng)地方讀音濁化變?yōu)椤挨栅埃跐h字書寫方面也逐漸廢棄了原有的“布久”借鑒中國改為“河豚”。
距今4500年前埃及貴族墳?zāi)箟Ρ谏系谋诋?描繪了捕撈河豚的畫面
(三)其他稱呼
在英語中河豚被叫作 globe fish(globe 有球體意)、swell fish(swell 有膨脹意思)、或是有用“吹水”之意的 puffer 一詞來命名。因河豚的牙齒非常堅(jiān)硬,也有用“鸚鵡”之意 parrot 來命名的方法,稱其為 parrot fish。法語中的 poisson globe、德語中的 kugel fish 均有球形魚的意思。
經(jīng)過近現(xiàn)代科學(xué)的分類命名后,河豚在中國學(xué)術(shù)用語中稱“鲀”。現(xiàn)代辭書《辭?!分袑?span lang="EN-US">“鲀”的定義如下:“魚綱,鲀形目魚的總稱。體圓筒形,偏扁或多邊形,口小,頜常不能伸縮。”
牙門齒狀,圓錐形或愈合成牙板,鰓孔小。生活海中,少數(shù)進(jìn)入淡水。行動緩慢,主食無脊椎動物,世界性分布,我國沿海均產(chǎn)。種類很多,例如三刺鲀,鱗鲀,箱鲀和河豚等,很多種類的內(nèi)臟及血液含毒素。
現(xiàn)在民間常說的可食用河豚若是從分類學(xué)方面來劃分,應(yīng)屬硬骨魚綱鲀形目,鲀科下的東方鲀屬。